「青婶,陪嫁阿奶还在准备呢。」
「阿旺嫂子,野菜我们昨天也挖了,这菜你留着自己吃,我们桃园那条沟里,鱼腥草还嫩,可以挖,等长老了你拔了晒干送到镇上的药铺也能换钱。」俞荷勾着张杏的胳膊,叫她去家里坐坐,一群人也跟着来。
马三面将聘礼单子拿出来给她们看。
「小王爷这么重视我们俞荷,我们家哪里出得起这么多的陪嫁。我和有地商量,将小王爷的聘礼大半数陪嫁,再添上桌椅板凳一套家具,被褥枕头等。」
「是极,是极。」张杏拿着礼单的手都在抖,二十四条船,小王爷出手如此大方?
「小王爷的船,是可以载重一万多斤的大船,我也没想到,他一给就是二十四条。可见,也是支持我们俞荷小时候做买卖的。
村里的女孩,都供着多读点书,谋生容易些,将来成亲了也不用看婆家的脸色。「马三面心里其实是后悔的,所以才这样说。
「你说的是。我们村,现在都送女孩读书。附近的村也对女孩好了一些。总算能吃饱饭。」俞有树媳妇是从深山里嫁过来的,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遭遇,浑身就痛。
她天不亮就起来去打猪草,回来家里已经吃过早饭,她只能喝点刷锅水,晚上野菜疙瘩汤清澈见碗底,饿得夜夜睡不着觉,好不容易长大了。
一个女人可能怀十几个孩子,活下来三四个,五六个算多的,落一身病,寿元也短。
「都是因为我们俞荷出息。」张杏笑着说:「要是每家养的女孩有俞荷十分之一能干,养不养儿子也不重要。像是李凤丽嫁人了,也养着李青山两口子,其实女儿比儿子心软,对父母好。」
「女儿贴心。」
等大家都走了,张杏和马三面说起元娘的事。
「元娘和周猎户自小认识,也算知根知底,周家五个儿子,周永峰排行老四,上有哥哥,下有弟弟妹妹,不得父母重视,为了吃饱饭,从小跟着他二叔爷长大,学了点打猎的技巧,现在周家老大老二老三都没有占上媳妇,一家人挤在三间茅草房里。这条件要不是元娘自己有意,我是万不敢和你说的。」
「你说的我也听说了。自打姚寡妇过世,我们有丽像是变了个人,不再看重王有才,只一心养着元娘。我这也不知道高兴还是难过——哈哈哈,我自然是高兴居多的。」马三面说着说着笑了。
「俞梅的婚事,我们大人看重,也就那样,再俞荷的婚事。我现在看,孩子的婚姻大事,还是看缘分。
也不说招赘了,让周永峰来元娘家生活,生的孩子还姓周,将来王有才要是个人,好好看着外孙长大,也是一件好事。」
元娘自小夹在阿奶和阿娘中间,受了很多苦,心性脾气没有长歪,她也要学着相信孩子。
「她外婆,我替元娘感激你!」张杏一巴掌拍在马三面胳膊上,大笑着说:「那这门亲事,我就替元娘做媒了,要是周家拿乔,我收拾他们。」
「多谢你。」马三面笑着说:「因为我们俞荷,我元娘不愁嫁。你再给物色物色,有那性子坚毅的人家,家贫也没事,大不了成亲后安排到我们家酱园做活。」
俞荷给阿奶竖起了大拇指,阿奶因为俞梅,都要给孙女婿包分配活了。
「行,那我把你的话给周家人带到,看他们怎么想。」
张杏心里不看好周永峰,他家兄弟太多,成了亲都是一家,以后可能拖累元娘。
俞荷听两个老太太聊天,都是生活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世故。
「阿奶,我也不赞同元娘找周永峰,他们家兄弟太多。找一家两个儿子的,大儿子在家,小儿子来王家村和元娘一起生活。这样的家庭,父母肯定开明,关系也简单。」等张杏走了,俞荷才和马三面说。
「你今儿怎么愿意开这尊口了?我会和元娘俞有丽好好看看再说。」马三面笑着拍拍孙女的肩膀,起身,准备去后院看看,喂喂猫和狗。
俞荷也跟在阿奶身后,看着她背着手,佝偻着身子,慢慢的往前走。
她去酱园找人挖桃树和其他果树。